23.《我这十年》
先夸老臧几句:1995年他这个首张专辑《我这十年》成功推出并且大卖70万张之后,臧天朔凭借专辑《我这十年》中的精彩演绎,获得了主流与非主流音乐人士的赞许与认同。臧式平民化音乐语言为其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臧天朔也算是第一个具有摇滚乐史意识的歌手,《我这十年》是他的一本生动的音乐自传,记录了他伴随着中国摇滚乐史历程的饱含着酸甜苦辣的音乐实践。
臧天朔也是和崔健同时代的老摇滚了,在摇滚音乐界磨爬滚打了二十几年,却从来没真正确立自己的任何风格,老臧在《我这十年》里面不断的尝试和变化,使整张专辑除了他的声音之外很不统一,有点不伦不类。比如《面子》、《说说》这些歌,在我听着十分的累,可能老臧的嗓音注定他不会有什么演唱的变化,所以他在任何风格上都要一试伸手,渴望改变,渴望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保持新鲜。但专辑里除了耳熟能详的《朋友》、《心的祈祷》,其它的在我看来无疑是失败的。
24.《捧出自己》
老臧的《捧出自己》这张专辑在音乐上大体延续了上一张《我这十年》毫无规律的风格,专辑中涵括了较多的音乐形态,比如拉美、牙买加、硬摇滚、Grange、世界音乐,甚至还有佛教音乐的元素只是,恕我直言,感觉他离摇滚越来越远了。
可能老臧对于音乐有了新的自我认识,他越来越凭借自己的嗓音转化为一个平民音乐人或者歌手。他也越贴近人民贴近通俗,我不是说他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演出那么一个烂节目有什么不好,我针对的只是老臧实实在在的《捧出自己》。
专辑里的歌曲基本都是臧天朔人到终年的感悟,像人生,生活,爱情,友谊,生命等等,但是除了嗓音还是臧天朔之外,音乐上越来越软,越来越偏向通俗化。
老臧真的走远了,他的音乐不好听了,尤其是那首他自己颇为喜欢的《老玉米》,真是惨不忍听。时隔这么多年,能让我们都记住的好像只有一首《朋友》,剩下的就是臧天朔的敦实和他的微笑了。
怀念曾经的臧天朔和1989乐队。
25.《出门人》
1994年,来自四川盆地的王磊,在广州出了一张叫做《出门人》的专辑,在遍地是毛宁的小调的广州流行乐坛里,奇迹一样地冒出来了,一时间有了中国摇滚乐界“北崔健南王磊”的说法。
《出门人》所表现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向商业社会转型的动荡不安的时代氛围很容易赢得共鸣。但是那个时候从形式上说王磊还是一个流行摇滚歌手,以广州为主的流行乐坛对他的炒作凶猛至极。这多少令王磊的摇滚显得不那么专业。但是勿庸置疑的是王磊的音乐是好听的,虽然部分歌词不是很理想,但对当时年轻的王磊来说,《出门人》已经象征着他的实力和长久的摇滚生命力。
《出门人》对今天来说虽然新意没有了,但它仍然是感人至深的,因为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浓的“人味”,这也是它必将成为经典的资本。于是,我们在“冷”里彻底向人最脆弱的一面屈服,让它从我们内心深处“破门而出”。然后伙同眼泪在我们的情感里注满悲伤。
26.《夜》
1996年,气势非凡的概念音乐专辑《夜》推出,深化了《出门人》的主题, 音乐则从民谣摇滚和硬摇滚走向平克?弗洛伊德式的摇滚。
代表作《天堂》和《冷》是王磊新的尝试,虽然不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但在音乐上王磊还独一无二的展示了川剧式的凄美高腔。《夜》是在一种疼痛的基调上,王磊开始一张一张戳破现实的窗纸:爱情、良心、城市、机遇、繁荣、自我,他反讽、他嘲笑、他也痛痛快快地“开枪”。如果你听不惯王磊的四川普通话,那就当他是一个火眼金睛的民工好了。
王磊风格在《夜》这张专辑里开始着重体现出来,有王磊的特殊音效,有那些无法归类的音乐,且称之为另类吧,民族打击乐、布鲁斯、川剧、硬摇滚、Fusion、Funk、噪音、取样……整张专辑十分痛快,就像王磊在和音乐做爱一样。
其实从《夜》里大量的音效就可以感觉得到,王磊迟早是要做电子的。而且象他这么有想法的音乐人,任何既有的风格都无法让他满意。只有在电子乐里,他才能彻底的任意的表达自己。
27.《一切从爱情开始》
从这张专辑开始,王磊的确成就了自己全面优秀的摇滚音乐人的事业。我们看到王磊重新回到根源,《一切从爱情开始》是一张以木吉他为主的纯原声民谣唱片。 仿佛王磊在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忧伤又茫然。
《一切从爱情开始》里面,王磊有点嘶哑的嗓子显得那么的动人,从没有听过这么真实且细腻的男人唱歌。还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他的歌词,王磊终于修正了自己音乐里最薄弱的一部分,完美起来。每首歌的歌词都直抒心意,纯白的像在茫茫草原奔跑的小羊,每个字每句话份量十足的在表达他的思想。
王磊自身特有的孤独气质在他的音乐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他在《一切从爱情开始》里重投民歌的根源与Acoustic化的声音,赤裸裸地对爱情作出解析与反讽,一首首黯然神伤的情歌,勾画出斯人独憔悴情怀。
《一切从爱情开始》,渐渐带回了我们的真诚还有我们那些简单的快乐。
0 comments:
发表评论